統萬城城垣外密集排列的柱洞,裡面插上削尖的木樁或竹子,就是虎落統萬城發現的鐵蒺藜宏偉 殘存的統萬城城牆最高處12米(現在的西安城牆也就是高12米)
   影響 其坐北朝南、外郭城、內城、城壕、馬面等特點,對後代的城市建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
   血腥 當年建城時,將土摻和了牛羊血層層鋪築,用力夯實,再堆柴燒烤,以求堅硬
   統萬城,一座真正的“針扎不進”的都城。在去年的發掘中,考古人員首次發現了“虎落”這一防禦設施,之前在全國還沒有發現過。統萬城號稱固若金湯,這對研究其防禦措施具有重要的價值。
   這裡的“虎落”與“虎落平陽被犬欺”里的“虎落”不同,指的是一種將削尖的竹籬笆插在地面進行防衛的工事。
  築城過程:錐若扎進一寸就殺夯築之人
   統萬城位於靖邊縣城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白城子村,因其城牆為白色,當地人稱白城子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也是匈奴族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。
   公元407年,匈奴貴族劉勃勃自立為天王,大單於,國號夏,定都統萬城。413年,他改姓赫連,也即歷史上有名的赫連勃勃。赫連勃勃將都城取名為“統萬”,寓意“統一天下,君臨萬邦”。據史書記載,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,竣工於公元418年,由10萬工匠嘔心築成。在築城史上,它以城池堅固和罕見的殘暴築城方式而引人註目。據說當年在督造城牆時,將土摻和了牛羊血層層鋪築,用力夯實,再堆柴燒烤,以求堅硬。每層夯築好就命士兵用大鐵錐錐之,如錐入一寸,即說明夯築不堅,就殺夯築的人;如果兵丁不用力扎,將兵丁殺死,該都城也因此被建得固若金湯。
  立體防禦:虎落、鐵蒺藜、城壕
   統萬城城址由外郭城和內城組成,內城又分為東城和西城。近些年,我省考古人員一直在此進行考古勘探和調查,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邢福來說,為配合統萬城馬面(城牆每隔一定距離就突出的矩形墩台,以利防守者從側面攻擊來襲敵人)的保護工程,2013年考古人員對統萬城西城南垣外自西向東的馬面進行了發掘,在部分馬面及城垣外發現了密集排列的柱洞。邢福來推斷,這些應該就是史書記載的“虎落”。
   虎落是乾啥用的呢?在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要害之處,通川之道,調立城邑,毋下千家,為中周虎落。”顏師古註:“虎落者,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。”邢福來說,這些密集排列的柱洞裡面,曾插滿了削尖的木樁或者竹子,預防敵人進攻,這就是虎落。
   考古專家介紹,敵方如果攻城時,守城人可以站在高達10多米的馬面上射擊敵人,但由於垂直不好射箭,有了虎落,敵人的步兵和騎兵都不能直接到達馬面跟前,守城人可以利用城垣和馬面,居高臨下從三面攻擊敵人。
   考古專家介紹,除了虎落,考古人員還在城牆前發現了鐵蒺藜等,鐵蒺藜可以用來扎馬蹄,預防敵軍接近城牆,形成了立體防禦系統。加之考古發掘的護城壕溝和天然形成的河流屏障,可以說統萬城已是該區域內最堅固的城池,代表了當時城市防禦的最高水準。
  何時破城:建成9年被北魏軍攻破
   公元418年建成的統萬城雖然固若金湯,防禦措施極其嚴密,但僅僅不到10年,在公元427年,就被北魏軍攻破。
   當時是如何破城的呢?據專家介紹,425年,赫連勃勃死後,其子赫連昌繼位。426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聽聞赫連勃勃去世,於是討伐。由於統萬城城牆固堅,拓拔燾採取誘敵出動的方式。他先率騎兵攻城,步兵隱藏在後面,併在赫連昌軍中散佈自己軍隊糧食用盡的假消息。赫連昌因此上當出城攻打,北魏佯裝失敗,誘敵深入,赫連昌大軍潰敗,本人也來不及進城,就逃往甘肅。統萬城被北魏大軍攻下。431年,夏亡。
   大夏國滅亡後,統萬城建制不斷改變。直到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,宋軍打敗西夏後,宋太宗下詔毀廢作為西夏據點的統萬城,從此,統萬城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。清道光年間,統萬城遺址重新被人發現。
   本報記者 周艷濤  (原標題:全國首次發現“虎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24flds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